在路上的时候会常常和各种职业的人调侃,说艺术家和厨师是最适合出走的两类人群。他们都需要边走边看,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探寻灵感,把全世界各地的精华吸进肚子里,揉碎、消化,再化繁为简,吐出能触动人身体和心灵通感的芬芳。
当艺博会、拍卖业、各大双年展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看见了蹿红的数字,哐哐哐的拍卖响锤,名与利、权与色的交易,而艺术本身似乎被侵蚀的只剩下了皮囊。
那么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呢?
是伦敦、纽约、香港佳士得、苏富比里的抽象数字,还是各大秀场上的争奇斗艳?还有人在关心艺术的本质和艺术是否死亡这样的艰涩命题么?
真实的生活已经够糟糕了,不要让精神上最后的浪漫成为金钱的附庸。抛开那些觥筹交错,走出世界的中心,去世界的边缘去感受艺术的爱与美。旅行的行囊中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期待的眼睛。
曾经短暂前往过非洲,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拜访了他们的国家美术馆。非常简陋的建筑空间,展览作品数量和规模无法同当代艺术中心城市的画廊相比较。但是每一件作品不管是包含原始民族特色的雕塑或是现代绘画无一不充满了生命力和淳朴的创作张力。
那一个炎热的下午,对我的身心来说如沐清凉之风。完全消除了和众多非洲友人拥挤在狭窄的小巴士上不知道将会被载往何处的惊恐。而之后看到旅馆看门的大叔正在创作一小块木雕更是让我瞠目结舌,这正是艺术的原初之美。
前两天被来自肯尼亚的艺术家Cyrus Kabiru的作品所触动,他的创作动力仅仅是因为小时候拥有不了眼镜,所以就开始疯狂地热爱起用废旧品制作各类造型新奇的眼镜装置。他热爱收集废品,单纯的希望所有的废品都能够循环再利用,甚至成为能被人们珍藏百年的艺术品,这也正是当年集合艺术派(Assemblage)先锋们所秉持的观念,废旧品并不是无用之物,恰恰蕴含了器物本身及其年代的丰厚历史。
最近还在继续南亚环游,越南首都河内遍布大大小小的商业画廊,以酒店居家装饰的行画为主,但也不乏从艺术院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创作的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与老一辈技艺精湛的现代彩色漆画。
Donald Damask Art Vietnam Gallery
柬埔寨的吴哥窟不用细数,从日出直到日落,每一弯曲线的雕刻都美得让人心动。祖先壮美的遗迹给了这片红色大地以神圣的力量,虽然饱受战争折磨生活贫苦,人们依然热情善良。
被誉为千佛之国的泰国的艺术更是令人惊叹,处处可见金色的寺庙佛像,净化心灵。除了灿烂的宗教艺术传统,泰国早在六世国王的支持下就向西方学习,在19世纪就开设了专门的艺术院校,按照西方写实主义的基础来培养学生,并逐渐吸取各类现代艺术精髓自成一套体系。Silpakorn University的画廊里正值 Our Beloved Princess 的展览。粉色的展厅,皇室成员的肖像以另类艺术的形式再现,既向皇室成员表示尊敬,又充分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创作魅力。
“天使之城”曼谷的市中心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各类画廊,大多以经营古代瓷器等中国和泰国传统艺术为主。而位于大楼的一家当代画廊不得不提,其中还有国内唐人艺术中心的分部。近期Number 1 Gallery推出的Kittisak Thapkoa个展非常引人注目,89年的新鲜艺术家用铅笔和木炭等简单材料构想出了罪恶世界的黑暗。骷髅、骨头、狰狞的肌肉暗示着过去的罪恶,佛寺、莲花象征着未来世界及宗教性的说教。人类无法回避犯下的罪恶而祈求进入天堂,实则应该努力避免邪恶的势力与恶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将传统文化的根基与个人想象完美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艺术的乐趣就在于此,连接过去与未来。
无论走到哪里,来自哪里,都能够被好的艺术所吸引所打动。离开习以为常的世界中心,到被我们忽视的地方去走走总会有新的惊喜。艺术之旅仍在继续,永无止境,希望每一位真心热爱艺术的人都能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前行。